哲理散文 |《放下藤蔓》
文字:所爱
来源:散文精选大全(ID: aishangsanwenba)
人生就像一杯茶,不会苦一辈子,但总会苦一阵子。
♬点上方绿标,聆听音乐,品读散文图片
暮春的紫藤总让我想起社交网络。那些垂挂在回廊间的淡紫色花序,分明是经年累月疯长的藤蔓,枝条虬结如蛛网,花瓣重叠似弹幕。我常站在公司楼顶花园看这些植物,看它们如何将百年老树绞成枯木,看它们如何把汉白玉栏杆勒出裂痕——这多像我们被社交关系蚕食的人生。
手机弹出大学同学会邀请函时,我正在医院走廊等待胃镜检查。十五年前的班长言辞恳切:'这次特邀李教授出席,他记得你总坐在第一排。'指尖悬在屏幕上方颤抖,那些刻意遗忘的记忆突然复活:为申请贫困生补助在众人前读申请书,为合群陪室友熬夜看球,为讨好导师硬啃艰涩文献。幽闭的检查室里,冰凉的器械探入咽喉,恍惚间竟觉得这钝痛比面对人群自在。
走廊里遇见老邻居陈姨。她刚结束甲状腺手术,却笑着展示手机里三百人广场舞群:'每天要回复几十条'收到',比年轻时打毛衣还累。'她脖颈上纱布渗着血,仍坚持要给领舞的投票链接点赞。我突然明白庄子为何说'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'——当社交成为生存本能,我们都在用腮呼吸空气。
图片
图片|网络 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总让我困惑。那些缠绕周身的飘带,究竟在助其飞翔还是束缚手脚?就像我们精心经营的社交形象,领英主页的每个单词都经过八次润色,朋友圈定位永远在网红咖啡馆,连运动手环数据都要保持朋友圈前十。设计师朋友阿林曾在深夜醉酒后哭诉:'客户说我的方案'少了点人性化',可我连怎么当人都忘了。'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见过一件宋代曜变天目盏。灯光下盏内宇宙闪烁,可若注满茶水,星辉便荡然无存。这多像现代人的社交状态:当我们不断往生命里填充人脉、应酬、点赞,灵魂的光华反而消逝了。王阳明说'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',或许该反其道而行:当我们不再凝视社交镜面,真正的自我才会显现。 终南山的云海教会我何为'放下'。那年拜访虚云大师闭关处,守山老道指着崖边虬松说:'看见枝条断口了吗?每场大雪都会压断它拼命抓住的枝桠。'第二年春,断处必发新芽。这让我想起敦煌遗书S.6836号卷子记载的禅机:'问:如何得自由?答:放却担子。'
开始尝试做社交关系的'断舍离'。退出三个闲置群那天,手机竟多出1.8G内存。取消周年庆演讲邀约后,在运河边遇到卖白兰花的阿婆,听她完整讲述如何从苏州逃婚到杭州。不再精心维护朋友圈人设后,发现常点赞的咖啡店老板是位诗人,他写在餐巾纸上的俳句比所有获赞照片都动人。
图片
图片|网络 青瓷开片是最优雅的放下。龙泉老师傅演示过,上好梅子青出炉时需立即埋入炭灰,任其自然冷却迸裂。那些看似破碎的冰裂纹,实则是器物与时空的和解。我们的社交关系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淬炼?不再强求微信群永远活跃,就像不必惋惜茶凉;不再焦虑错过行业峰会,正如不必强留春住。在京都醍醐寺见过最震撼的樱花。树干布满瘢痕,枝条却自在舒展,因为僧人每年都会修剪交叉枝。这让我想起《五灯会元》记载的'南泉斩猫'——有时斩断执念,方能见得真如。如今的书架清走成功学著作,摆着在旧书市换来的《遵生八笺》;通讯录删去两百个名字,却重新找到了失联的国画老师。
大运河的货船在暮色中解开缆绳。那些沉入水底的铁锚,曾经也是维系安全的依靠。站在拱宸桥上,突然明白张岱《陶庵梦忆》中'林下漏月光,疏疏如残雪'的意境——当我们不再用社交网络的白噪音填满所有缝隙,真正的月光才会照进生命。
手机又震,同学群正在讨论我的缺席。我拍下桥下被流水磨圆的青石,配文'草木有本心'。三分钟后,隐居普陀山的散文家发来私信:'见石如见道。'此刻晚风拂过千年漕运水道,我忽然懂得苏东坡'长恨此身非我有'之后,为何接着写'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'。
图片
散文精选大全,聆听音乐,品读雅文。每天,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,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。
散文精选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